您的位置:首页>传感物联网 >

记者走进长沙大气探测中心,一探“流浪气球”的奥秘

来源:华声在线  

每天3次放飞,“大白”3万米高空“把脉”


(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走进长沙大气探测中心,一探“流浪气球”的奥秘

长沙大气探测中心工作人员放飞气球。

气球是陪伴我们成长的玩物,但对于气象工作而言,它却肩负着重要的使命。

近年来,用于气象等科研工作的探空气球逐渐被公众广泛关注。这个“流浪气球”是万米高空的听诊器——高空气象探测气球,它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不明飞行物,但气象工作者却亲切地给它取名为“大白”,“勇敢无畏的高空探险家”也是对它的最高评价。

8月14日,三湘都市报记者来到长沙大气探测中心,一探“气球”的奥秘。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李致远 实习生 杨山海 蒋涵 通讯员 林城 廖媛

风雨雷暴无阻,全球同一时间放飞“探测气球”

“趁天气晴朗,赶快给地温场松松土……”8月14日一早,长沙大气探测中心观测员许海军戴着草帽,手拿锄头,忙着疏松地温场的土壤,“这身行头其实在气象工作里是不可缺少的。”

地温场是气象站为测量浅层(地表)地温和深层地温而专门设置的场地。最近,长沙总偶发降雨,而降雨会使地面板结。雨后天晴,如不及时疏松地温场,会导致地温传感器采集的数据失真。

从2008年工作至今,作为一名拥有17年党龄的优秀老党员,许海军与气象为伴已有15个年头。而作为他最为亲切的伙伴“气球”,到底有何作用?

许海军向记者介绍,探空气球广泛运用于多个领域。在气象监测领域,高空气象探测气球是天气和气候观测的主力。它是一种充灌氢气或氦气的气象专用气球,需要携带专用的气象探测设备升入高空,观测从地面到几万米高空的气象要素,收集大气中的温度、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

“为了资料的可比较性,每个高空气象观测站放球的时间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分别是早上7时15分和晚上7时15分,全球的高空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放飞探空气球,即使遇到雷暴大风等恶劣天气,也要在规定时间内施放。”许海军介绍。此外,记者了解到,长沙高空气象观测站,除上述时间外,还需在凌晨再放飞一次气球,也就是每天需要3次放球。

观测最真实大气情况,升空后不用归还

许海军一边查看14日早晨放飞的探空气球数据,一边指着高空气象探测软件中的数据图告诉记者,“根据天空的状况不同,气球的飞行高度也不同,月平均高度在30000米左右,另外还要考虑气球以及探空仪的质量等因素。”

那探空气球需要回收吗?目前,全球各国气象部门基本上都不主动回收探空仪器。一方面是技术进步使常规探测仪器成本大幅度降低(一般数百元),另一方面是在荒郊野岭寻找仪器不仅人员和交通成本巨大,也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而捡无线电探空仪成了不少人户外运动的特殊爱好。

探空气球在升空过程中传输回来的数据,将成为各级气象台预报员判断未来的天气状况或者重大天气过程的依据,也将为科研提供准确、宝贵的数据支撑。

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对大气层也有了更多的探测手段。许海军介绍,“现在气象探测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天上不同系列的气象卫星、地面不同波段的天气雷达等。我们作为L波段高空气象观测,探空气球携带探空仪以自由升空的方式进行实时探测,在升空的过程中其坐标随着风向风速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可以获得气球不同时刻坐标和速度、温压湿等气象要素。”

尽管我国的风云系列、美国的NOAA系列、GOES系列、俄罗斯的“流星”(Meteor)和“电子”系列(Elektro)、日本的GMS和向日葵系列、欧洲的MTG和MetOp系列等都在各国和区域天气预报与防灾减灾中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但是,探空气球的探测依然必不可少,因为探空气球有卫星观测无法替代的优点。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