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毁掉一个人的声誉需要什么?或许只要一条评论,或许只要9.9元。
在电影《保你平安》讲述的荒诞故事中,热门新闻下一条造谣评论,让一个一掷千金、帮助孤儿,网友口中人美心善的裸捐女孩,瞬间沦为以色事人、财路肮脏,网上人人喊打的“坐台小姐”。而始作俑者的造谣动机让人哭笑不得——通过发布热评获得平台积分,以免费阅读价值9.9元的小说新章节。
【资料图】
从“造神”到“毁神”,从“捧人”到“杀人”。类似的网暴情节其实每天都在现实上演,亦有大量悲剧案例引发公共讨论。
但当人散声息,悲剧每每反复。这不禁让人深思:在网络化生存的今天,究竟如何“保你平安”?
(一)
匕首伤人,键盘诛心。我们与恶的距离,有时只隔着一块屏幕。
杨女士,突遭丧子之痛,但网络上等待她的,不止有同情,还有质疑。“说吧,想讹多少钱?”“我觉得她马上要出来直播带货了。”锥心之辞最终摧毁了这位母亲活下去的勇气,而引发那些看客恶意品头论足的不过是杨女士体面的妆容。
郑灵华,手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向病榻上的爷爷报喜,但网络上等待她的,不止有祝贺,还有诋毁。“妖精”“老人带病娶小娇妻”。污言秽语最终让这位花季少女黯然凋零,而那些“喷子”看不惯的不过是其染了粉发。
刘学州,寻亲成功又发生分歧,但网络上等待他的,不止有安慰,还有谩骂。“贪婪”“自私”“满嘴谎言”。冷言冷语成为压垮这个苦命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而那些伤人者的所谓依据不过是一张来源不明的截图。
情绪先行,理性后置,“信口开河”,“暗键伤人”,网暴成为蚕食公序良俗的猛兽,导致网络成为一个乌烟瘴气、暴戾恣睢的空间。
然而,没有一个网暴参与者承认自己在宣泄恶意,甚至认为自己是在为建设“正义世界”添砖加瓦。但这种自以为是、毫无逻辑的“正义”,脱口而出、毫不负责的“结论”,经由网络的传递与聚合,滚雪球般形成了惊人的负能量,最终成为当事人不可承受之重。
(二)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虚拟性和匿名性曾是互联网的魅力所在,却也构成了对人性的一大考验。匿名隐去的绝非一个代号,而是一个身份及其对应的社会关系,有时甚至包括随社会身份、社会关系而来的责任感和自律心。
在中国,一根网线串联起1994年到2023年,从几KB到几百MB,从PC端到移动端,从“伊妹儿”到AI,谁也不曾想到,互联网会以如此爆炸性的速度席卷中国。今天,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虚拟性与匿名性的负面效应正在急速释放。我们听到了更多元的表达、更丰富的声音,却也不得不承受泥沙俱下的混乱。
无序的情绪宣泄加重了舆论戾气,也默默改变着网络生态、网友心态。很多人纵然心有真知灼见,却不愿在评论区留下半字。“沉默的大多数”越来越多,让出的空间反而堆满了文字垃圾、引战檄文、不良情绪,陷入了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负面循环。
(三)
当你在厨房里发现一只蟑螂的时候,意味着在你看不见的地方有更多的蟑螂。在一个失序的网络世界,网暴不过是最显眼的那只“蟑螂”,至于其他的倒也不难寻。
歪曲解读,臆测传谣。一些账号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炮制涉社会事件、国际时政等热点议题的虚假新闻,甚至伪造新闻演播室场景、模仿专业主持人播报。
以丑为美,审丑异化。一些博主通过扮丑吸人眼球,网民在围观转发的同时进行模仿、二创,形成了短视频平台特有的“审丑流量”“审丑经济”。
比拼下限,赌命直播。一些主播为博出位,不惜自虐自残。内卷之下,吃生鸡蛋、喝芥末水已稀松平常,更有“大胃王”透支健康、女主播公然自残、男主播与人拼酒致死。
从图文,到视频,再到直播,迭代的网络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强烈的感官体验。这一方面导致网友的猎奇心与窥私欲愈发膨胀,另一方面则为自我展示、自我“贩卖”提供了更大空间。于是,不怕丑的表演者与不嫌丑的围观者在互联网世界里高调唱和,形成了膨胀的“负文化景观”。
(四)
传播学者认为,每一种媒介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每一种新媒介“用一种隐蔽但有力的暗示来定义现实世界”。从纸媒的深读静思,到影音的视听冲击,再到网络的沉浸式快感,受众确实随着媒介的变化而渐渐放弃理性的思考,不断滑入感性的温床。
感性本无原罪,但我们必须警惕一味迎合受众低级趣味和惰性心理所带来的无意识麻木和非理性态度。
也正是因此,完善和丰富规则,把握好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愈发成为社会共识。各大媒体的建言献策,相关部门的整治行动,网络平台的自查自纠,不一而足。成绩不能说没有,但与期待差距之大也是显而易见的。种种乱象背后的普遍症结是什么?究竟有没有跳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怪圈的治本之策?
(五)
无利不起早。造谣传谣、网暴辱骂、玩命直播,种种乱象是“标”,其背后的诱导机制才是“本”。让魑魅魍魉彻底下线,关键是消解其行为动力。
在整个传播链条中,平台不仅提供了“表演”场所,也通过推荐机制和盈利模式树立了一种导向——吸睛至上,流量至上。而简单直接实现流量最大化的办法,就是完全迎合甚至苦心钻营用户偏好,你在什么内容上停留,算法就判定你喜欢看什么内容;你喜欢看什么内容,算法就不断给你推送同类内容,由着用户的性子来决定内容的生产与分发,同时用流量来决定内容生产者的收益,只要能吸引眼球,招来最大流量,只要能混成大V,就有钱赚。把关动机的弱化,“守土”角色的消解,必然导致低级趣味占据上风,内容生产上注定掀起一场比拼下限的内卷。
利用用户的低级趣味赚钱肯定会摔跟头。面对舆论的高压与监管的震慑,平台采取了加强审核、关停账号、“一键保护”等一系列举措。但这些小修小补更像是公关之策,从未在根本上动摇“流量为王”的商业法则。只要真金白银的诱饵还在,势必有人敢于铤而走险,乱象就不会轻易止息。
(六)
有人将网络平台的崛起形容为“电线杆式的低俗生意,裹上了算法的外衣”。话虽刺耳,点出了症结所在。
在一些运营商的初始逻辑里,打造一个平台,无非支撑靠技术,互动靠算法,营利靠流量,正是基于这种纯物理性的视角,让利益先行替换价值判断,催生“天平”两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失衡。
事实最能教育人。野蛮生长或能快速崛起,但很快就会遭遇成长瓶颈。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平台品尝到了美誉度下降、公信力不足的滋味。市场的反馈与舆论的抨击让人相信,一味追逐“恶趣味”有害于世道人心,必不能长久,唯利是图、不辨妍媸的企业终究要凉凉。
说到底,企业逐利无可非议,但市场环境中任何一个主体,都不可能是纯粹的经济动物,而是有品行有人格的“企业公民”。特别是平台,进行着“一对多”的传播,就天然地具备了公共属性,就必须扛起引领价值的社会责任。
对于一路狂飙的平台企业来说,打击乱象,就是履行社会责任的最好体现。而治本之策无他,惟有打破流量至上、不问价值的算法逻辑。利益杠杆得以扭转,大量自媒体的内容生产导向自然改变,当哗众取宠无利可图,谁又甘当跳梁小丑?
(七)
如果说技术决定了一家互联网企业的起跑速度,那么价值观则决定了它最终能跑多远。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和人一样,有了价值追求,才算拥有了灵魂。
当前,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0.67亿,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网络社会。短视频接过信息平台的接力棒,成为吸引当代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为产业的繁荣与消费的创新带来无尽想象。
互联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贪图蝇头小利无异于饮鸩止渴、自毁前程。爱之深,责之切。期盼更多网络平台能够跳出舒适区,以价值观引领算法,让流量服务正能量,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新时代有更多担当、有更多追求、有更多作为。
关键词: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粤ICP备2022077823号
创氪网 www.chuanganwang.cn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州中创互联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317 493 12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