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传感物联网 >

全球即时看!早晚高峰,产业园区车辆经常“出不来,进不去”!交警现场蹲点一周,解题成功!

来源:杭州日报  

杭州日报讯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百姓解决身边的出行难题,去年上半年杭州交警推出了交通治理“圆桌会”模式。过去这一年时间里,大家齐力解决了28个社会综合性交通难点,成果相当丰硕。

随着这一机制的逐渐成熟,除了继续聚焦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大型市场等周边的交通问题外,交警部门还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最近,他们又将目标放在了“上班族”众多的产业园区上。

一到早晚高峰,员工车辆“出不来,进不去”


(资料图)

交警在园区连续蹲点一周发现原因

众所周知,滨江区内分布着多处高新产业园区,每天早晚高峰都有大量“上班族”往来通勤。今年以来,交警发现在江南大道和伟业路交汇处的一处园区内,经常存在拥堵问题。该园区内公司众多,私家车数量居高不下,高峰时段附近道路经常水泄不通。

最先发现这个情况的,是滨江大队浦沿中队TPTU民警王涛。

“这里的道路在高峰时段很容易堵起来,车辆滞塞动弹不得,大家都很头疼。”王涛说,尤其是在周一早高峰和周五晚高峰,园区员工车辆“出不来、进不去”现象更为明显。而且只要出入口的“点”上稍有打结,立马就会扩散至周边道路“线”上的拥堵。

眼前的问题一目了然,但背后的原因何在?仅仅是因为车多吗?

为了摸清症结,一向爱钻研的王涛立马开始行动。之后的一周,他一直在园区蹲点观察,很快有所收获。

在园区内部走了几遍后,王涛明显感觉到里面的支路偏少。经测算数据显示,该园区内部路网密度仅为1.7千米/平方千米,远小于规范参考值8千米/平方千米。路网结构不完善、内部支路里程数低,是引发拥堵的“先天问题”。

其次,王涛还发现拥堵点经常集中在广内巷江南大道交叉口处。这里是园区主要进出口,早高峰时段,大量由东向北右转进入园区的车辆与由东向西直行的非机动车及行人交织,导致出入口通行不畅。而园区内部屡屡出现的违停现象,让本就捉襟见肘的通行状况“雪上加霜”。

临时组建小团队,“圆桌会”机制再启

收集200多条意见后,他们提出四副“药方”

拥堵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王涛拉着3位同事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他们联系上属地街道和相关企业,再度开启了“圆桌会”治理机制。大家面对面,把问题说开。在会议上,不少园区员工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管理部门也因此对大家的需求有更全面的了解。会后,交警部门一共收集了200多条员工意见。对于这些意见,他们都会一一论证其可能性。最后,在充分征求园区员工意愿的基础上,王涛和其团队提出了4项解决措施。

首先是探索设置心融巷(伟业路-笃初巷)单行线、定墨巷(惠商街-笃初巷)单行线、笃初巷(定墨巷-惠商街)单行线。

结合早高峰期间区域内车辆通行及排队延误情况,通过以上单行线设置,区域内可形成“江南大道东向西-伟业路南向北-心融巷(定墨巷)西向东-广内巷北向南”和“信志巷南向北-定墨巷东向西-笃初巷南向北-惠商街西向东”的顺时针单向微循环交通组织。这一设置,有利于车辆快速进入园区企业,优化现有道路路网交通组织,提高区域道路通行效率。

其次是设置单侧停车位。在这条单行线上,交警会视情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单侧停车位,增加园区停车位供给,缓解内部停车压力。

另外,联动企业优化员工通勤。通过与园区企业的沟通,优化员工出行方式,倡导园区企业错峰上下班,开通园区上下班公交接驳专线。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员工出行需求,合理定制企业上下班通勤班车,最大限度解决园区企业员工集中出行难题。

最后,在早晚高峰时段,交警将安排警力定期在附近的繁忙路口进行疏导。平峰时间,也会有人员在园区周边道路开展常态巡逻,完成对违停、堵情的早发现、早处置。

一段时间下来,这一套“组合拳”的效果已显现,园区周边的滞塞情况大为好转。这场由交警主动发现、主动破解的“解题行动”也圆满收官。

杭州日报讯 为了更好地帮助老百姓解决身边的出行难题,去年上半年杭州交警推出了交通治理“圆桌会”模式。过去这一年时间里,大家齐力解决了28个社会综合性交通难点,成果相当丰硕。

随着这一机制的逐渐成熟,除了继续聚焦老旧小区、学校医院、大型市场等周边的交通问题外,交警部门还在探索更多的可能。最近,他们又将目标放在了“上班族”众多的产业园区上。

一到早晚高峰,员工车辆“出不来,进不去”

交警在园区连续蹲点一周发现原因

众所周知,滨江区内分布着多处高新产业园区,每天早晚高峰都有大量“上班族”往来通勤。今年以来,交警发现在江南大道和伟业路交汇处的一处园区内,经常存在拥堵问题。该园区内公司众多,私家车数量居高不下,高峰时段附近道路经常水泄不通。

最先发现这个情况的,是滨江大队浦沿中队TPTU民警王涛。

“这里的道路在高峰时段很容易堵起来,车辆滞塞动弹不得,大家都很头疼。”王涛说,尤其是在周一早高峰和周五晚高峰,园区员工车辆“出不来、进不去”现象更为明显。而且只要出入口的“点”上稍有打结,立马就会扩散至周边道路“线”上的拥堵。

眼前的问题一目了然,但背后的原因何在?仅仅是因为车多吗?

为了摸清症结,一向爱钻研的王涛立马开始行动。之后的一周,他一直在园区蹲点观察,很快有所收获。

在园区内部走了几遍后,王涛明显感觉到里面的支路偏少。经测算数据显示,该园区内部路网密度仅为1.7千米/平方千米,远小于规范参考值8千米/平方千米。路网结构不完善、内部支路里程数低,是引发拥堵的“先天问题”。

其次,王涛还发现拥堵点经常集中在广内巷江南大道交叉口处。这里是园区主要进出口,早高峰时段,大量由东向北右转进入园区的车辆与由东向西直行的非机动车及行人交织,导致出入口通行不畅。而园区内部屡屡出现的违停现象,让本就捉襟见肘的通行状况“雪上加霜”。

临时组建小团队,“圆桌会”机制再启

收集200多条意见后,他们提出四副“药方”

拥堵原因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如何解决问题。

王涛拉着3位同事组成了一个临时团队,他们联系上属地街道和相关企业,再度开启了“圆桌会”治理机制。大家面对面,把问题说开。在会议上,不少园区员工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管理部门也因此对大家的需求有更全面的了解。会后,交警部门一共收集了200多条员工意见。对于这些意见,他们都会一一论证其可能性。最后,在充分征求园区员工意愿的基础上,王涛和其团队提出了4项解决措施。

首先是探索设置心融巷(伟业路-笃初巷)单行线、定墨巷(惠商街-笃初巷)单行线、笃初巷(定墨巷-惠商街)单行线。

结合早高峰期间区域内车辆通行及排队延误情况,通过以上单行线设置,区域内可形成“江南大道东向西-伟业路南向北-心融巷(定墨巷)西向东-广内巷北向南”和“信志巷南向北-定墨巷东向西-笃初巷南向北-惠商街西向东”的顺时针单向微循环交通组织。这一设置,有利于车辆快速进入园区企业,优化现有道路路网交通组织,提高区域道路通行效率。

其次是设置单侧停车位。在这条单行线上,交警会视情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单侧停车位,增加园区停车位供给,缓解内部停车压力。

另外,联动企业优化员工通勤。通过与园区企业的沟通,优化员工出行方式,倡导园区企业错峰上下班,开通园区上下班公交接驳专线。有条件的企业可根据员工出行需求,合理定制企业上下班通勤班车,最大限度解决园区企业员工集中出行难题。

最后,在早晚高峰时段,交警将安排警力定期在附近的繁忙路口进行疏导。平峰时间,也会有人员在园区周边道路开展常态巡逻,完成对违停、堵情的早发现、早处置。

一段时间下来,这一套“组合拳”的效果已显现,园区周边的滞塞情况大为好转。这场由交警主动发现、主动破解的“解题行动”也圆满收官。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