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传感物联网 >

养老话题现在很热 “抱团养老”常因钱散伙 破解老龄化挑战的中国探索

来源:北京青年报  

养老话题

常见因钱散伙“抱团养老”并不完美

【现实挑战】老老相依寻求精神寄托,“抱团养老”却因经济能力、金钱观不同等原因分道扬镳

【应对策略】专家建议提前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对待以“抱团养老”名义参与投资要慎重做决定

“壮岁尘埃禄事牵,老归重到旧林泉。”或许,有些退休的人曾思考过:如果年老时,不住养老院,不靠子女,应该怎么养老?如今,兴起于西方国家的“抱团养老”模式引入中国,“抱团养老村”“闺蜜抱团养老”时常被媒体热议,美好的老年生活令人憧憬。

但是近两年来,国内也陆续有老人向社会分享自己“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问题多出在“钱”上,大家的经济能力与金钱观的不同导致最终分道扬镳。

法学专家建议,老人抱团养老前可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大家签字共同遵守。此外,警方人士也提醒,“抱团养老”等养老模式层出不穷,如果是参与集资购买老年公寓等投资项目,还是面临一定的风险,应认真评估,谨慎作出决定。

“抱团养老”在国外流行多年

经典美剧《老友记》提供了一种近乎理想的生活场景:爱人在手边,好友在对门。如今,越来越多老人也学着《老友记》这种互助模式安度晚年。一群老人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互相照顾、彼此慰藉、共享资源的生活方式,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四对夫妻,他们是认识超过20年以上的好朋友,退休后决定“抱团养老”。他们在Austin郊区Llano的河畔边,委托建筑师打造了四栋白色的小仓房,不远不近地挨着,分别属于四对互为挚友的夫妻。他们不带孩子,这里有农田花圃,每天能睡到自然醒,和好友在湖边垂钓山里采果。如今,他们8人住在精心打造的大房子里,如同在上演老年版的《老友记》;而日本NHK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中,展现的是7位70岁至82岁之间、终身未婚或离异独居的老太太,在2008年互助养老的生活。10年来,她们同喝下午茶陪伴看病,这种独立而团结的生活,让晚年少了寂寞;德国老人的“搭伴养老”模式同样让人歆羡,德国人在60岁后就可以进疗养院养老,但很多老人厌倦那里的单调生活。于是,一些志趣相投的老人组合在一起过“同居”生活。除了老人“同居”外,一些心态年轻的老人,还喜欢和年轻人“同居”。他们将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聊天陪采购等。老人之间或老人与年轻人之间相互帮助关心,能让老人在身体不适时,得到及时发现和救护。

破解老龄化挑战的中国探索

浙江省杭州市的老龄化程度,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1年。但杭州一直积极推动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被评为“国家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抱团养老的模式,最早正是源自杭州。城西的张阿姨独居大房子,因害怕“老无所依”彻夜难眠。2017年,她通过某报发布公告,想结识居家养老的朋友,吃住同住一起旅游。这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一经报道引来热烈反响。张阿姨最终选择66岁的赵女士和71岁的孙女士,开始结伴养老的生活……但不到三个月以失败告终,因为选伴过程和磨合过程漫长。

虽有意外,但老人们抱团养老的模式没有变,快乐健康的心态也一直都在。同样在2017年,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的王阿姨也通过某报,找到三对夫妇在自家200多平方米的三层农家小别墅抱团养老。2019年,“抱团养老”的老人们还集体到湖北省恩施市抱团旅游,养老团共有12人,来自8个家庭,其中4对夫妻,还有2男2女为单身,这可能是中国首个“抱团养老”的成功案例。

这种抱团式养老不是所有人都适用,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才行。天时指的是独居老人相伴;地利指的是家中有房;人和最为要紧,要脾气习性相投大气互助。当然,抱团式养老也会出现需要医疗救助的紧急情况,之前在王阿姨家参加抱团养老的金阿姨,因晾衣服不慎摔倒骨折。为了让金阿姨更好休养,女儿将其接走。此外,消防设施、财务安全、老人纠纷等,都是亟须关注的问题。

“抱团养老”却被“钱”拆散

互惠互利抱团式养老,一般选择同个社区的老邻居,或者住得不远的老同学、老同事,可以彼此互助。但用什么方式“搭伙”,需要“三观”相同的伙伴,别让钱物或攀比心影响团体的凝聚力,特别是沾钱的事要有界限,彼此适应包容最重要。天津67岁的薛阿姨分享她的“抱团养老”的失败经历,最大问题出在“钱”上。不是有钱没钱,而是团体中每个人对钱的看法和基本的经济实力要相当,否则团最终会被“钱”所拆散。

薛阿姨的“小团体”有8年历史,从三四个人发起,到后来最多时发展到20多人,但又慢慢减少,症结出在“钱”上。抱团的老人平时总是一个人在家,饭不好做,做多就浪费。于是,大家就决定干脆一起买、一起做、一起吃。开始大家都争着掏钱,今天你花,明天我请。但久而久之,多花的人可能心里就不舒服,所以改成每个月每人交400元伙食费。但组里的人,依旧有人退出有人加入。退出就是因为钱,有些人认为伙食费太贵。有些人认为每天做三四个菜,都是“便宜”爱享受的人,他们想吃好应多拿钱。也有人计较,付出多,饭量小,或者没在这里吃,但伙食费没法退。有些人认为煤气费水电费没用,被占了便宜。后来又发生有人住院,大家摊钱买东西,抱怨挑唆,弄出不愉快的争执。

另外,老人之间的攀比心也是障碍。团体里每个人生活条件都不一样,有些退休金高的老人花钱大方,但有些人连旅游都不乐意花钱。有些人爱美,经济实力好,总去美容院和健身房。有的老人被一同邀请,就认为是应该的,只要买单的人提了意见,就在背后说坏话。群体里还有喜欢炫耀的老人,有些老人怕被笑话就选择悄悄“退团”。总之,团队最大问题还是经济利益和攀比心,内心不平衡造成养老团不好抱。

“抱团养老”应给予支持和规范

“抱团养老”不是一起吃住那么简单,个人素质、生活习惯等都要很相近,在实际集体生活中也需要不断磨合。这种生活方式和集体宿舍里大学生活不一样,每个老人都有固定的生活方式,定型的性格,这些都是矛盾的来源。中国人的生活单位是家庭,“抱团养老”临时几天可能还行,但时间会磨灭新鲜感带来烦恼。但凡有人好吃懒做,或者身体情况不佳,经常需要别人伺候,都会引发矛盾。按照法学专家的建议,最好“丑话说在前头”,抱团养老前制定协议,对可能产生的矛盾纠纷约定处理办法,划分责任的边界,大家签字共同遵守,以免日后积累矛盾闹得不欢而散。同时应附上健康证明,避免日后因身体情况带来纠纷。

厦门市公安局指挥情报中心民警李健表示,银发市场需求巨大,“抱团养老”等养老模式层出不穷,政府和相关部门如何鼓励、支持、规范,是摆在全社会面前的考题。他提醒老年朋友,如果是以“抱团养老”为名义,参与集资购买老年公寓等投资项目,还是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谨慎做出决定。老年朋友一生拼搏不易,切不可落入陷阱,在投资前需认真评估,多与子女探讨。此外,如果老人朋友“抱团养老”生活在一起,最好不掺和钱,别太计较。每个人都有热心和公心,互谦互让能者多劳,这样才能相处更长久。

关键词: 养老话题 抱团养老 老龄化

最新文章